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株洲“十二五”规划回眸 > 环境保护

打造“旗滨”样本 促推绿色搬迁

来源:市环保局作者:市环保局2015-12-31 15:38:50

  株洲治污,清水塘是谁也无法绕过的一道坎。

  这里曾经是株洲工业的一个旗帜。以冶炼、化工两大产业为主,在国家"一五"、"二五"期间,16平方公里的清水塘,聚集了180多家大小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近千亿元。

  然而,这些企业在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历史性环境污染问题。2010年该地区废气排放总量达到639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工业废液和废渣,给这里留下满目疮痍的污染区,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空气质量差,本地居民苦不堪言,甚至下风向和湘江下游的老百姓也深受其害,成为株洲环境治理上的一大顽疾。

  2011年,国务院批准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将清水塘老工业区列为7大重点治理区域之首。借助这一"东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提出"整体规划、产业转型、绿色搬迁、分步实施"的清水塘综合治理思路,制定了《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实施方案》,先后关闭淘汰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家,完成株洲选矿药剂厂、天成化工公司、安特锑业等3家企业的外迁。

  对于这样的成果,株洲环保人并不满足。把污染企业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制造污染,那绝不是一个真正的环保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2013年,在旗滨玻璃酝酿要搬迁到醴陵东富工业园的过程中,株洲率先吹响了绿色搬迁的"号角",那就是要在搬迁过程中让产业升级,让产品更新换代。

  由市发改委牵头,财政、规划、国土、环保、经信委多部门联动,成立了株洲旗滨集团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搬迁方案。市环保局多次邀请顶级环保专家,前来专题"会诊",探讨搬迁后的工艺改进和污染治理工作;同时多次到省环保厅汇报,取得其对项目环评及审批的大力支持,促进了项目尽快动工建设。

  2013年5月正式动工建设,2014年7月,总投资52亿元,其中环保投入达2.5亿元的醴陵旗滨玻璃产业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点火烤窑,株洲城区生产基地全面停产。目前,旗滨玻璃的产能已由原来的三条生产线增加到五条生产线,全部采用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采用布袋除尘工艺和脱硫脱硝除尘余热发电一体化技术,日熔化量由1700吨提高到3100吨,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成为中国的节能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湖南省最大的玻璃深加工中心。但每年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搬迁前减少812吨和332吨。

  "以旗滨玻璃绿色搬迁为样本,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清水塘老工业区其他企业搬迁力度。通过腾笼换鸟,绿色蝶变,把清水塘打造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样板试点区、国家级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章文才对此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