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株洲“十二五”规划回眸 > 发展改革
这5年,项目建设成为主旋律
来源:市发改委作者:市发改委2016-01-05 16:34:33
中国动力谷、轨道交通城、北汽株洲基地、旗滨搬迁……
这5年,株洲有一大批事关产业、民生的重大项目开竣工。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政府宏观经济部门,市发改委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市项目进展。
●4个"项目年" 多方服务增"动力"
【镜头】
2012年,我市启动"项目建设年"活动。株洲又一次吹响了项目建设的"集结号"。
随后的2013年、2014年,再到如今的"项目攻坚年"。5年中,有4个"项目年",可以说,服务项目、推动项目、成为市发改委立职尽责、谋求突破的关键词。
【点评】:拉长区域经济发展的短腿,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必须把重点项目建设摆在首位,率先突破。由此,市发改委明职责、补短板、抢进度、强措施,以"项目年"建设为依托,集中开竣工一批重点项目。
明职责,市发改委协调各市县、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五个一"的责任模式,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补短板,市发改委积极突破重点、难点、瓶颈问题,扫清重点项目建设"拦路虎";抢进度,市发改委特别策划了"项目集中开竣工"、"征地攻坚战"、"银企对接会"等主题活动,确保要素保障;强措施,市发改委积极开展多轮专项检查和督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
●亲历大会 开拓市场挖"潜力"
【镜头】
2013年9月26日,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湘商大会在株洲召开。在大会开幕式上,市发改委组织发布149个可操作性强、市场前景看好的重大招商项目。
【点评】:"湘商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市发改委搭建合作桥梁,引进重大项目,给力株洲发展升级的一个缩影。5年来,在"沪洽会"、"深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中,市发改委都组织了一批事关株洲未来发展的重大招商项目。
招商只是序曲,为确保"引进一批项目、落地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建成一批项目、见效一批项目",株洲发改人又开展了市级重点项目收集、征地征拆再攻坚、项目建设大会战、项目开竣工活动等工作。
●项目提质 注重质量添"实力"
【镜头】
2014年6月,由市发改委参与编制的《株洲市工业招商项目库》正式发布,这是我市首个专门的工业招商项目库,139个项目涵盖了株洲最具竞争力的九大产业。
2014年12月,千亿轨道交通科技城这一近年来最大的重点项目被提上实质性议程。
今年3月,我市有200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项目,每个项目投资规模均在1亿元以上,其中包括重点前期推进项目32个、重点前期研究项目38个、重点建设项目130个。株洲发改人全力攻坚这批项目。
【点评】新常态,新机遇,新动力。株洲发改人深知,比起项目的数量,质量、结构更加值得重视。
5年来,市发改委通过项目库建设,引入一大批增添株洲实力的项目;通过组织项目包装策划培训,强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不再将设计、施工分开,而是试行一揽子总承包方式……
质量提升,带来了重点项目的日新月异。2014年,全年GDP突破2000亿元,达到2160亿元,增长10.5%,今年有望迈上新台阶。
●争资引项 强化支撑激"活力"
【镜头】
2012年,市发改委紧扣转型升级和民生保障的主题,积极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全年到位中央、省级资金11亿元,创历史新高。
2013年,市发改委全力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城发、天易、国投获批发行债券40亿元,全市累计发行企业债券突破100亿元。
今年,国家启动专项建设基金申报工作。市发改委推出四批对接国家资金的重点项目,共获批项目80个,争取专项建设基金38.46亿元,位居全省三甲。
【点评】一方面接好"天线",全面对接国家的部署和要求;一方面接好"外线",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一方面接好"地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十二五"以来,市发改委为全市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48.5亿元,申请发行企业债券161亿元,为全市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