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株洲“十二五”规划回眸 > 发展改革

这5年,深化改革站在第一线

来源:市发改委作者:市发改委2016-01-05 16:33:41

  党的十八大明确,深化改革是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过去5年,市发改委站在深化改革第一线,与相关部门一道,为株洲发展升级挖潜力、破阻力、增动力,推动株洲改革进入深水区。

  ●简政放权,勇当改革"排头兵"

  【镜头】

  2013年1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若干意见》下发,60余项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至城区园区。

  2014年5月28日,市发改委率先出台《优化行政审批工作实施办法》。根据《办法》,市发改委在审批窗口派驻首席代表,集中窗口办结,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调整、优化和公布各类事项的审核流程、时限和资料清单,行政审批办理时限缩短50%,获得大批企业点赞。

  今年6月1日,由市发改委拟定的《市建设投资项目审批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实施,项目审批时间被控制在48个工作日内。

  【点评】破解审批环节繁琐、审批时间过长这一"老大难"问题,实现行政审批大提速。切实简政放权,市发改委为各部门作出了表率。

  ●改革投融资,自我加压求突破

  【镜头】

  2013年底,我市出台《株洲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该办法由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对政府投资领域进行规范约束。

  2015年初,市发改委坚持"问题导向",牵头相关部门对政府投资规范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梳理,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管理的补充意见》等六个规范性文件,意在理顺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既杜绝越位错位,又防止缺位失位,切实将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点评】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推动从政府主导要素配置向市场主导要素配置的重要转变。5年来,市发改委经过反复调研,协调部门,最终制定了政府投资规范管理的相关文件,并依据文件规范了整个政府投资管理,将政府投资纳入计划的笼子,同时,力促我市成立市投融资决策委员会。两年来,通过政府投资决策委员会,我市研究了48项重大项目事项。

  ●医疗改革,确保看病不再难

  【镜头】

  2011年,市发改委制定出台了《市2011年公立医院重点任务改革实施方案》,株洲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市公办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覆盖的市州。

  2012年,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办法》,大力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全市1660个行政村卫生室均已实施了基药制度,城乡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面形成。2013年,医疗保障人人享有的目标基本实现,全市13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579个行政村卫生室基药制度实现全覆盖。

  2014年,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意见》,大力推行社会资本办医。

  2015年,规范全市二类及以上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的医药价格日常管理,调整了市人民医院等医院的价格收费类别。

  【点评】民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在市发改委的努力下,5年来,株洲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医改株洲模式"获得了国务院医改办及国内主流媒体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