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规划局 ?? 作者:?? 时间:2017-12-26
1至11月,城市五区拆除违法建设总计106万平方米,占年度目标100万平方米的106%。其中,天元区26.26万平方米、芦淞区24万平方米、荷塘区24万平方米、石峰区20万平方米,云龙示范区10万平方米。
拆违,服务项目建设
【案例】
(案例一)服务枫溪配套六号地块项目
原市棉麻仓库属于枫溪配套六号地块项目,该项目地块内违建严重影响项目进程,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指示尽快消除违建,保障项目征拆有序进行。芦淞区拆违大队迅速介入,认真摸排。通过两天调查取证工作,查实项目内存量违建17处位于红线范围内,共10户总面积6192平方米,为解决存量违建查处程序耗时长的难点,该队借用环线桥下违法建筑拆除模式主动与庆云办事处、项目指挥部协调、配合,采取三方协同,党员干部带头,不分昼夜逐户上户做政策解释工作,历时一个星期做通各违建户工作,取得他们对拆违工作的支持。在当事人自行清空违法建筑后, 10月31日动用专用设备协助当事人拆除。用不到10天的时间,完满地向市区两级政府交上一份答卷,有力地为枫溪配套六号地块顼目顺利建设保架护航。
(案例二)服务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
2月22日,石峰区治违大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对该项目征地范围内两处大型砖混钢架厂房组织拆除,面积1975.08平方米,为石峰区重点项目建设拔除了一颗“硬钉子”。
6月7日,该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依照区法院司法拆除授权,依法对对一户阻碍保税物流B型项目建设的房屋进行司法拆除。此次被拆的拆迁房屋位于铜塘湾办事处建设村中沿河组,面积358平方米,正处于保税物流B型项目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10余次专题部署会,就此次行动进行了周密部署。为了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执法人员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的宗旨,先后多次反复对其宣传政策,但户主均以各种理由拒绝签订房屋拆迁协议,甚至漫天要价。最后根据区法院作出的行政裁定及司法拆除授权,石峰区组织治违、城管、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数百余名工作人员,对其房屋进行了依法拆除。拆前准备充足,组织有序,拆除行动得以顺利完成,保障了铜塘湾报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案例三)服务清水湖项目
该项目首先在660亩范围内完成重金属污染土壤及清水塘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随后项目区域将建设清水湖城市公园,打造清水塘地区综合治理的样板工程。针对清水湖项目的特点,石峰区治违大队制定专门工作方案,重点区域重点安排人手,保证每一个地段都及时巡查到位、及时查处到位、及时拆除到位,确保项目顺利推进。7月18日至24日,经过一周时间的连续奋战,清水湖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内28处违法搭建的钢架棚全部集中拆除完毕,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
【成效】
服务建设项目,1至11月,城市五区共拆除项目内违法建设1179处,面积共计72.4724万平方米。拆违促拆迁,促项目早交地、早开工,确保一大批项目快速推进。
【做法】
(一)“重点工程推进到哪,拆违工作就跟进到哪”,改变了“重点工程推进到哪,违建现象就出现到哪”的状况,拆违治违战线将涉及项目的区域列入重点巡查、布控范围,以杜绝利用抢搭抢建牟取征收所得的违法行为,拆除了一批影响项目建设的存量、增量违法建设。
(二)重拳出击,攻克难点。围绕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大型拆违工作,重点打击严重阻碍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的违法建设行为。今年以来,在污水处理厂、北环大道等项目地块,发生了多起以违法建设为筹码,非法索要高额补偿的案件,导致出现了征地拆迁缓慢、工程建设受阻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拆违治违战线积极介入,启动了拆违行动,联合国土、规划、公安等单位进行了集中拆除,成功拔掉了严重阻碍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的强硬违建户,有力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工作。
(三)讲究工作策略,和谐拆违。控违、拆违工作直接与群众利益挂钩,各大队注重讲究策略,稳妥有序推进控违、拆违工作。上户时,责任领导带队上门协调,耐心细致做工作,尽量化解当事人抵触情绪,争取当事人最大支持,配合进行拆除;强拆前,全面掌握被拆户房屋及家庭成员情况,研究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和周密的应急预案;强拆时,以稳控为主、化解为辅,坚持依法执法、文明执法,通过耐心劝导,及时稳定被拆户思想,安抚情绪,保障拆违控违工作顺利推进。拆除中,工作人员及时将房屋内所有物资一一搬离并妥善安置在指定地点,尽最大可能采取人工作业,为当事人保留了更多的建筑材料,减少了损失,获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拆违,服务城市提质
【案例】
(案例一)南环线京渌立交桥下两万余平方米违法建设被拆除
7月下旬,位于芦淞区南环线京渌立交桥下的一处违建群被强制拆除,拆违面积达23160平方米。“终于能睡个好觉了。”在现场看拆违的居民们说。
芦淞区南环线京渌立交桥下是一片国有土地,此前归市城市公用事业经营有限公司管理,后来该公司将这片土地租给乙方株洲市鑫海房屋租赁有限公司,合同到2024年止。合同约定,该地块只能用于物流配送,且乙方不能转租。
沿着京渌立交桥下1-50号桥墩查看,桥下各色塑料棚、简易屋棚、砖瓦房,一字排开,绵延1000多米。这些紧挨着桥墩搭建的违章建筑,有的挂着“木材加工”、“修车厂”、“废品回收”等招牌,屋外还拉了钢缆,晾晒着衣服。走近一看,有些钢缆竟然是将桥墩打孔后,固定在桥墩上的,给桥梁带来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树枝、泡沫盒、木料等易燃物随意堆放在桥下,不仅环境“脏乱差”,还极易引发火灾。
住在附近和谐家园的一名住户说,这些建筑是以前开始陆续搭建的,一些加工厂经常深夜开工,吵得人睡不着觉,他们向多个部门反映过这一问题。
芦淞区拆违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沿线的建筑都没有国土、规划部门的审批,属于违建。经调查核实,这一情况是因为乙方株洲市鑫海房屋租赁有限公司违约转租土地,而且缺乏管理,任由租户在现场搭建违法建筑。芦淞拆违大队向沿线20 余户租赁户下达整改及自拆通知书,多次上门劝他们搬离。后又联合区公安、城管等部门,共 210 人组成联合执法队伍,依法对沿线违建进行强制拆除,拆违面积达23160平方米。
(案例二)奥园神农养生城5处楼顶违建被拆除
8月21日早上9点,天元区多部门组成近200人的执法队伍,走进奥园神农养生城,对小区内5处楼顶违建进行拆除。
当天上午,执法人员来到该小区35栋的楼顶,楼房有25层高,顶层原本是框架结构外墙,已被人为敲掉一半,搭起了一处砖混结构的房子,面积有20多平方米。
天元区治违大队现场执法人员介绍,此次要拆除的违建,都是所在楼栋顶层的住户未经规划审批私自建设的,占用了小区住户的公共空间。比如35栋这一处,住户原本准备将加建的房屋与自己顶层的房屋连接在一起,相当于多了一个阁楼。
与此相比,该小区11栋顶楼,算是被顶层住户给“承包”了:违建几乎占据了整片空地,涉违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房子外墙贴了和楼栋装修风格一致的瓷片,连防盗门都装修好了,走进去一看,房内堆了不少装修材料。
违建的房子都在楼顶,设备上不来,只能采取人工拆除的方式。在拆除的时候,工作人员都显得尤其小心:行动前要求,一块石头也不能掉下去,以免发生意外。
现场执法队员说,此次拆除的5处违建,总涉违面积有300多平方米,最大一处也才100来平方米,都不大,但整个拆违行动却要进行3天,除了纯人工拆除需要时间较长以外,这些违建全都是砖混结构,有些靠近外墙的地方,需要一块块凿下来,以免破坏楼房原有的结构。
一边拆,一边清理。这些砖块都被分批打包送到楼下,运到专门的建筑垃圾消纳场。
天元区治违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此次执法拆除的这5处违建,上次排查时,还发现了小区内另一处楼顶违建,但对方承诺将在3日内自行拆除。如果3天后未自拆,他们会立即执法强制拆除。
(案例三)金德工业园内5000平方米违建被拆除
未经任何部门批准,一个月不到,天元区金德工业园里,有人违规建设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9月28日,天元区多部门联动,强制叫停满江红农贸市场的违规建设行为,并拆除其500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
据附近居民介绍,该农贸市场于9月上旬开建,9月23日左右开始对外营业。
天元区建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农贸市场在建设过程中,未向任何部门报备,没有取得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的许可。
天元区相关部门多次现场执法,要求市场建设方停止违建行为,均被置之不理;随后,天元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现场督办叫停,市场建设方依然置若罔闻。
为此,天元区组织三级拆违行动,公安、治违、规划、国土、街道等多个部门300余执法人员联合执法,通过2台挖机,1台炮机不间断的作业,四个小时后终于将满江红5125平方米在建违法建设依法拆除。
(案例四)压占燃气管道违建房被拆除
针对历史原因形成压占燃气管道的违法建设,市规划部门根据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部署,与燃气公司、电业局、各治违大队等单位多次协商,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完成了全市50处压占燃气管道,存在安全隐患违建的整改工作。
石峰公园居民小区内一处私搭乱建占压燃气管线的杂物间被拆除,居民们拍手称快。该处违法建筑位于石峰公园居民小区5栋西侧,正好坐落在一条燃气管线上。燃气公司工作人员说,长期占压管线,容易导致燃气管道变形、拉裂,进而产生燃气泄漏,附近都是居民楼,一旦发生泄漏遇到明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在拆除现场,一旁围观的居民说,这房子立在这里挤占空间又压着燃气管线,拆了真是一件好事。
【成效】
违法建设被称为“城市体癣”,它的滋生蔓延,侵蚀着城市的健康肌体,损害着市民的公共利益。简易披棚、乱搭乱建,直接影响百姓生活出行,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破坏城市靓丽景观。
【做法】
(一)细化责任,消除盲区。为确保把治违拆违工作抓好、抓实,实现“零违建”目标,城市各区采取“三级督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将辖区镇街社区的职责,细化到每个科室(中队),明确到每个队员,把动态督查落到实处,使督查发挥实效,进一步强化了对镇街控违工作的日常督查,极力消除控违盲区死角。
(二)畅通渠道,快速反应。针对违建户“钻空子”“搞突击”带来的“发现难”“处置难”问题。城市各区注重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共同向违法建设“宣战”,面向社会公开违法建设有奖举报电话,并建立和落实首接负责制。由于渠道畅通、信息传递及时,一批小区内突击抢建的违法建设得以早发现、早处置、早遏制。
(三)整合资源,强势拆违。对镇街的拆违支援请求,城市各区治违队伍积极响应,协助镇街完成对新增违建拆除工作;对已经形成的违法建设,城市各区治违队伍通过镇街、社区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有情执法,帮助他们自行拆除违建房屋;对于拒不自拆的违法建设,城市各区治违大队在完善执法程序基础上,联合规划、国土、公安等力量予以行政强制拆除。通过整合资源,治违工作强势推进,有力维护了城市提质拆违工作进度。
控违,服务文明城市建设
【案例】
(案例一)
3月22日深夜,石峰区井龙街道九郎山村老村部旁,两处抢建的木质结构违建棚子被强制拆除。“违建房刚有‘风吹草动’,村里的信息员便‘通风报信’,让我们及时掌握了信息。”石峰区治违大队队员介绍。
城市各区全面试运行“长效控违工作方案”,织就了一张广阔而又严密的控违治违网络。第一步,设立网格,街道划分为治违网格,街道办事处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第二步,每个村(社区)设立5名以上信息员,犹如治违工作的流动岗哨。第三步,开通违法建设举报电话、信件投诉、邮件投诉通道,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案例二)
4月17日晚,荷塘区桂花街道一户居民运送建筑材料,准备违法抢建房屋,当即便被巡查的治违队员发现制止。
云龙示范区田心大道项目启动,该区治违大队实施24小时全天候巡查控违网,违法建筑露头就打,确保项目顺利快速推进。
治理违法建筑,严密的巡查网络是关键一环。城市各区在传统步巡的基础上,还采取定点布巡、摩托车定区巡、汽车反复巡等巡查措施,并创新无人机航拍巡查方式,在广袤的土地上覆盖了一张无死角、无漏洞的巡查网络。
【成效】
拆违更要控违。在“百万大拆违”中,城市各区控违规章制度“硬起来”,更多双眼睛“亮起来”,控得更有力,拆得更省力。1至11月,城市各区控制非法占地及违法建设21.4365万平方米。
【做法】
(一)网格化,织就严密的控违网络。进行网格布控,落实分片责任制与责任考核机制。城市各区以街道、村级行政单位划分为片区,成立小分队,巡查时做到人员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到位,信息通报及时。通过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并上报辖区违法建设情况,100——500㎡违法建设上报区治违大队,同时报街道备案;500——1000㎡违法建设上报区治违大队,同时报区纪委备案;1000㎡以上违法建设上报区治违大队,同时报区委办备案。“四个一”标准落实到位,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报告和第一时间回复。同时以划分治违网格为契机,设立社区(村)信息员,开通违法建设举报电话、信件投诉、邮件投诉通道,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二)引进无人机,打造更加严密的巡查网络。治理违法建筑,严密的巡查网络是关键一环。石峰区、天元区引入了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空中监控,编织全覆盖、零死角的严密控违治违网格。在传统步巡、车巡的的基础上,定期地点的进行无人机航拍巡查,大大解决了因地貌原因限制的违建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前介入。对于即将发布征地公告的区域,提前介入,做好政策宣传和防违治违工作,防止大面积的突击违建行为。云龙示范区污水处理厂、龙母河、北环大道、盘龙路B段、经开区公安分局、响塘储备地、田心大道等项目相继启动,为防止抢搭抢建行为,队员日巡夜控,并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对违建群众进行劝导,敦促自拆,对顶风违建不听劝阻的,坚决予以强拆,确保了重点项目内没有产生一处新增违法建设。
拆违,考评严谨严格
【政策文件】
1、2008年株洲市人民政府颁发了《株洲市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规定》(株政发[2008]36号)文件。
2、2009年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株洲市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考核评比办法》(株政办函[2009]72号)文件。
3、2012年下发了《株洲市制止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考核办法》(株政办函[2012]63号)
4、2015年下发了《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制止和拆除违建筑有关事项〉的通知》(株政函[2015]53号)。
【做法】
(一)授权执法
根据文件精神,城市各区人民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内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建设的认定、组织拆除以及防范等工作;凡需下达拆除违法建设法律文书的,分别由市规划和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预先批次授权各区人民政府,以授权主体资格单位的名义,对违法建设进行认定并下达拆除违法建设的决定。
(二)考核评比
2009年制定《株洲市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考核评比办法》(株政办函[2009]72号),对城市各区的控违拆违工作进行季度考核评比排名。2012年7月印发《株洲市制止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考核办法》(株政办函[2012]63号),2015年8月印发《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制止和拆除违建筑有关事项〉的通知》(株政函[2015]53号)文件。
2013年市政府同意了市考评办修改的《2013年株洲市制止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筑评分细则表》。
2016年起云龙示范区进入考评体系。
(三)机构设置
1、市人民政府成立株洲市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工作考评领导小组,分管国土、规划工作的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6个(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法制办)。
2、市考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市规划局局长轮流担任,按年度轮流牵头负责考核评比的具体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组成。
3、城市各区人民政府设立“城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建管办,下同),负责各行政区域内控违拆违工作的组织领导。
4、城市各区成立“治理违法建设综合管理大队”(简称拆违大队),受区建管办领导,具体负责对违法建设的控制与拆除工作。
(四)考评工作流程。
1、市考评办公室制作统一的《拆除违法建设验收表》,由各区治违大队按拆除数量面积如实填写并由区建管办代表区政府签证,该区国土、规划监察大队(分局)签证,按月填报市考评办公室。
2、市考评办公室按月对各区报送的《拆除违法建设验收表》进行现场抽查、核准,按照拆除“永久性建筑、简易结构建筑、控制违法建设与非法占地、服务项目建设拆迁拆违”4个类别进行分类、统计。
对服务项目建设内拆除的建法建设,需要各征地项目指挥部的征拆公示榜作为佐证。
对存量违法建设拆除的认定,坚持在“三有”原则(有齐全的行政执法案卷、有拆除行动预案、有市考评办人员现场验证)
3、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部门及所属分局、大队、所,对日常巡查发现的违法建设,制作《违法建设移送表》移送各区建管办或治违大队,作为考评细则中的“移送督办案件”的评分依据。
4、市考评办每季度统计《拆除违法建设验收表》报考评领导小组,市考评领导小组按照《株洲市制止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考核评分细则》,对各区人民政府进行季度综合计分评比、排名。
5、市考评办公室制作季度考评结果请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6、市考评办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考评结果在《株洲日报》、株洲电视台等本地媒体上公布。
7、市考评办制作《株洲市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工作》简报,分送市、区相关领导及部门。
(五)奖惩措施。
1、对城区人民政府的考核,每月验收核实拆除数量,每季度综合评比、排名、奖惩。
2、从2015年开始,各区的控违拆违工作纳入市绩效考核评分体系。
主办:株洲市人民政府 承办: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4302000050
湘公网安备 43021102000082号 湘ICP备08100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