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作者:寻慧蓉?? 时间:2017-12-25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百姓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要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民生100”工程,可视作这几年株洲市关注民生事业“关键词”。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民生100项民生工程,公开承诺每年为老百姓办好100件实事。
回看2017年,我市“民生100”工程共有8大类108个项目。内容涵盖了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素质提升、全民健康、安居宜居、畅通出行、安全管理和扶贫解困8个关键领域,业务范围涉及了全市38个责任单位和部门。
截至11月底,全市“民生100”工程总体进展顺利,108个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中,已完成目标任务和进度达到时间节点要求的有99项,占全部项目的92%,其他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推进。
一年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株洲市的民生事业稳步前行。
就业、就学与就医,各个项目都不“将就”
(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迁扩建项目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李勇谕 摄影)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2万余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完成创业培训9000余人,支持高校毕业生微创业238人。
2017年,城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新增学位2万个,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全市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位8万个。资助家庭贫困学生11万余人。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将全面开放。“三个中心项目”(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即将建成。
今年9月,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迁扩建项目建成并于开学。我市特殊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市特殊教育学校项目2016年4月开工建设,今年8月基本完工,9月3日正式开学投入使用。新的校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全部采用无障碍设计,所有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都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进行设计和装修。
“正是有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个特殊的项目才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朱灿感激地说到。他告诉记者,建成后学校可新增150个学位,就在今年秋季,他们就新招进了51个孩子,极大地缓解我市残疾适龄儿童入学问题。
不仅就业、就学环境有变化,2017年我市的医疗保健更加完善。
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完成提质改造。全市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远程会诊服务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43204人,农村“两癌”免费检查84319人。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举办体育培训班免费培训12185人次,市本级公共体育场馆在全省率先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受益人数超过39万人次。
安居宜居、畅通出行,努力实现市民的“小目标”
(小街小巷改造让往日破烂不堪的社区路面干净整洁 李勇谕 摄影
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出行更方便,过上更加安定的生活,这是每个普通市民的“小目标”,这是株洲市委市政府放在心尖尖上的“大事情”。
据统计,我市现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808户,棚户区改造开工32861套(户),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住房补贴累计解决住房困难家庭8185户。通过推进10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居民小区餐饮油烟、违法违规搭建、占道经营和夜间噪声污染综合治理等行动,居民小区管理秩序变得更加的规范。
在环境治理方面,市本级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5%,枫溪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试运营,城市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我市还启动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神农神态带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4个,解决了16.9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淘汰黄标车7161辆,完成了150个行政村的农网改造和30个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美丽乡村建设10个。
2017年,株洲改造城区64条支路和小街小巷,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百米”;建成公共停车场6个,疏通交通堵点2个,缓解城市停车行车难题。如今,全市建设农村公路226公里,完成公路安保工程728公里、危桥改造45座、渡改桥2座。建成农村招呼站150个,农村出行条件明显改,让更多农村贫困人口受益。
社会保障更公平,安全保障更全面,给群众生活上“保险”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社区老人们带来了福音 李勇谕 摄影)
“以前闲下来不知道该去哪儿,现在课程表都已经排满了,每天的功课多着呢。”在湘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刘大爷和他乐队的队友上着音乐课。
今年荷塘区对湘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同时成立了夕乐苑老管家志愿服务中心、夕乐苑为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夕乐苑老年大学以及湘华社区老年协会等组织,以细致贴心的服务将“爱老敬老”落到实处,这让社区老年人的真正的感受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助、老有所医”。
而这,只是我市推进“民生100”居家养老服务工程的其中一个小成绩。
2017年,全市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6万人,新增养老床位1100余张,继续推进居家养老示范点建设10个,加快推进爱心大院(三期)建设,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达到3600元/年,城区城镇人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至470元/月,确保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不低于280元/月。株洲市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基本建成,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今年,全市职工住院医疗互助项目参加人数达到21万余人,累计帮扶救助困难职工17459人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13户,今年6月还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正面报道。政府城区范围内购买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600名,完成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和视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800名。
除此之外,全市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2030个,实现临街门面、学校、居民小区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实施城区27个农贸市场提质改造,新增放心粮油示范网点24个。对全市71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防雷设施建设和改造……
一系列的数据社会保障更公平,安全保障更全面。给群众上了“双保险”。
社会保障更公平,安全保障更全面,一桩桩的民生实事还在不断推进,给群众上了“保险”。以“民生100工程”为抓手,株洲仍在努力,不断提升每一位株洲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办:株洲市人民政府 承办: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4302000050
湘公网安备 43021102000082号 湘ICP备08100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