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三年后,我市畜禽养殖实现零排放

今年完成5000家畜禽养殖场治理

来源:株洲日报作者:胡乐 张小季2018-01-11 10:07:08

  我市是畜禽养殖大市。近些年,畜禽养殖污染屡屡发生,就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湖南期间,株洲接到了22起畜禽养殖污染案件投诉。不过,随着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开展,经过大力气治理,我市畜禽养殖污染已大为减少。
  1月1日,我市首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在攸县投入使用;今年将完成5000家畜禽养殖场的治理;养猪零排放新技术正在试点并计划在全市推广。并且,我市还将制定养殖污染治理整体推进“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全市的养殖污染治理到位,实现零排放。
  今年完成5000家畜禽养殖场治理
  去年,全市135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建成沼汽池、沉淀池及干粪棚等处理设施8459个,化尸池1862个,有机肥加工厂3个,工厂化粪污处理设施28个,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82%,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关停湘江干流及市区“四港”禁养区养殖场461个,关闭洣水、渌江及城市其他禁养区畜禽养殖场464个。按照“严查一批、搬迁关闭一批、限期整改一批、备案管理一批”的思路,对271家规模养殖场的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实行限期整改,制定“一对一”整治方案。经过整改,已有22家通过环评,12家正在申请环评,关闭退养32家,拟淘汰关闭10家。另有15家正在整改。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株督察期间,向我市交办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件22件,其中15件处理完毕,其余存在问题的养殖场均已制定退养或整改方案。 
  2018年,我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比例较全省平均水平要提高10%,达到85%;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较全省平均水平要提高10%,达到90%以上。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全面退出,限养区内不再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今年要完成5000家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
  5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春节前投用
  1月1日,攸县宁家坪镇联和村,该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攸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是株洲市首个,也是国家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第一批试点项目,湖南省仅2个项目入选。
  在株洲,动物无害化处理基本通过掩埋,包括直接掩埋法和化尸窖方法。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少部分被养殖户图方便随意丢弃,或被不法分子收集送到非法加工厂。随便丢弃的动物尸体上的一些病原体,随时可能给人带来危害,并对水质、空气、土壤等带来污染。
  攸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使用后,从该县各地收集来的动物尸体,将在这里被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该中心总投资1500万元,日处理病死畜禽能力为30吨,处理采用“化制法”,即动物尸体经传送带进入操作间的切割机,再通过干化锅进行高温高压的干化技术处理。这种技术不仅能有效杀死病死动物体内的病菌,还能“变废为宝”:3小时后,经处理后的动物尸体碎屑将变成高档有机肥、饲料,而油脂则可用作工业用油。而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气,经由管道排至废气处理塔集中净化处理,利用生物菌进行分解。废水则引入污水处理机进行净化,对其实行生物降解,最终排出的水可实现循环使用。
  从攸县相关部门获悉,该县的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中心还设有运输和监控设备,并在县里建了2个病死禽畜收集暂存点,对这些禽畜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另外,株洲县、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4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预计春节前可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畜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5个县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运营后,可减少病死畜禽尸体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便于从源头上准确了解动物疫病发生情况,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传播,又能防止病死畜禽被不法分子利用,流入市场、流向餐桌,有效把住动物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养猪零排放技术有望在全市推广
  近年来,农村养猪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排污不达标的猪场将面临关闭的境地。而处理猪粪也面临用人成本、用地成本、建设成本的增加。如何最大程度减少猪场粪污处理成本及最大程度增加粪污处理效率,成了农村养猪人思考的首要问题。
  前天上午,在攸县天心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一分厂,只见标准化的栏舍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栏舍内有3500头生猪,却几乎闻不到半点异味。“现在换了异种发酵床养殖技术,和以前的养殖模式比,完全是两码事。”该厂相关负责人曾文明介绍。
  传统的发酵床养猪,猪床一体,垫料不易维护,发酵死床现象频发,并且有害气体及高温对生猪的生长不利。去年,我市试点异位发酵床技术,在醴陵选取10个养殖场、其他每县选取2个养殖场进行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市推广。
  曾文明算了一笔治污成本账:采用这一新技术前,该厂先后投入近百万元,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污染问题,这次,他们只投入了20多万元进行改造,目前试运行了3个多月,整个栏舍的面貌都有大幅提升。最近,他们的新厂,还投入130余万元,要新建一个2000平方米的异味发酵场。
  据悉,异位发酵床技术是将养猪和发酵床发酵在不同的场地分开进行,大大提高了粪污处理的成功率,做到养猪零排放。这一技术概括来说,就是利用生物菌种分解技术和引流管道,将粪污与生猪养殖栏舍分隔开来,另外建设发酵槽床分解粪污,摆脱以往栏舍内臭气熏天、蚊蝇聚集等问题。不仅如此,通过发酵床菌种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达到降解猪粪尿、除异味和无害化的目的,整个过程中无废水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