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健康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株洲市统计局作者:社会科2017-11-20 17:29: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大力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株洲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稳步增长,占GDP比重也逐年提高,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发展规模过小,相关法规标准不完善,健康理念落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株洲应抓住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投资于健康产业,依托“健康红利”,为株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人民谋幸福。
一、健康产业的定义、分类和核算方法
(一)健康产业的定义
业界对健康产业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公认的标准和定义。但一般都认为,当前的健康产业已经从以前的传统医疗卫生产业进一步扩展,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是用之于人、服务于人、最终以人的健康为目的产业的集合和发展。健康产业涉及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养生养护、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从各国对健康产业的概念和分类来看,大部分是将医疗、医药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都作为健康产业的支柱,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健康辅助产业。
我国至今尚未确定关于健康产业的标准定义。2012年,《“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融合了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体育运动的“大健康管理”概念。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健康保险、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等重点,对健康服务业形成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二)健康产业的分类
2014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对健康服务业进行统计分类,将健康服务业划分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以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四个小类。
至于包括健康种植、健康制造和健康服务三大产业的大健康产业分类在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行业分类标准。目前已经开始测算和统计健康产业增加值的全国省市和地区,比如湖南、浙江、贵州和深圳等,都是根据业界一般共识,自行确定的初步分类和统计标准。
湖南省统计局根据产业特性,将健康产业分为健康产品种植业、健康产品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三大类(具体涵盖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见表1)。本文初步测算的健康产业增加值采用的为湖南省统计局的健康产业分类标准。
表1 健康产业分类(湖南标准)
门类 |
行业代码 |
行业名称 |
|
一、中药材种植 |
0170 |
中药材种植 |
|
二、健康产业制造业 |
(一)营养保健食品制造 |
1491 |
营养食品制造 |
1492 |
保健食品制造 |
||
(二)医药制造业 |
2710 |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
|
2720 |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
||
2730 |
中药饮片加工 |
||
2740 |
中成药生产 |
||
2760 |
生物药品制造 |
||
2770 |
卫生材料及医用药品制造 |
||
(三)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
3581 |
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 |
|
3582 |
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 |
||
3583 |
医疗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 |
||
3584 |
医疗外科及兽用器械制造 |
||
3585 |
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 |
||
3586 |
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 |
||
3589 |
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 |
||
(四)体育用品制造 |
2441 |
球类制造 |
|
2442 |
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 |
||
2443 |
训练健身器材制造 |
||
2444 |
运动防护用具制造 |
||
2449 |
其他体育用品制造 |
||
2461 |
露天游乐场所游乐设备制造 |
||
2462 |
游艺用品及室内游艺器材制造 |
||
三、健康服务业 |
(一)医疗卫生服务 |
8311 |
综合医院 |
8312 |
中医医院 |
||
8313 |
中西医结合医院 |
||
8314 |
民族医院 |
||
8315 |
专科医院 |
||
三、健康服务业 |
(一)医疗卫生服务 |
8316 |
疗养院 |
8321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
8322 |
街道卫生院 |
||
8323 |
乡镇卫生院 |
||
8330 |
门诊部(所) |
||
8370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8360 |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
||
8340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 |
||
8350 |
妇幼保健院(所、站) |
||
8390 |
其他卫生活动 |
||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 |
9124 |
*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
|
9421 |
*专业性团体 |
||
9430 |
*基金会 |
||
7340 |
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
||
7250 |
*知识产权服务 |
||
7450 |
*质检技术服务 |
||
8236 |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
||
8241 |
*普通高等教育 |
||
8292 |
体校及体育培训 |
||
8291 |
*职业技能培训 |
||
8521 |
*图书出版 |
||
8522 |
*报纸出版 |
||
8523 |
*期刊出版 |
||
8524 |
*音像制品出版 |
||
8525 |
*电子出版物出版 |
||
8412 |
护理机构服务 |
||
8413 |
精神康复服务 |
||
7960 |
保健服务 |
||
8414 |
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 |
||
8421 |
社会看护与帮助服务 |
||
8810 |
体育组织 |
||
8820 |
体育场馆 |
||
8890 |
其他体育 |
||
三、健康服务业 |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 |
8830 |
休闲健身活动 |
7239 |
*其他专业咨询 |
||
7233 |
*社会经济咨询 |
||
(三)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 |
6812 |
健康和意外保险 |
|
6899 |
*其他未列明保险活动 |
||
9300 |
*社会保障 |
||
(四)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 |
5151 |
*西药批发 |
|
5152 |
中药批发 |
||
5153 |
医疗用品及器材批发 |
||
5126 |
营养和保健品批发 |
||
5142 |
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
5251 |
药品零售 |
||
5252 |
医疗用品及器材零售 |
||
5225 |
营养和保健品零售 |
||
5239 |
*其他日用品零售 |
||
5242 |
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 |
||
7119 |
*其他机械与设备租赁 |
||
7121 |
*娱乐及体育设备出租 |
||
注: |
含“*”行业仅有部分活动属于健康服务业 |
(三)健康产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测试使用)
健康产业增加值核算办法(测试使用),遵循GDP核算办法,以联网直报平台数据为基础,采用收入法和相关指标推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核算方法如下。
1.按收入法核算。由联网直报平台获取规模以上健康产业企业数据,规模以上健康制造业从规模工业财务表取数,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分别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财务表取数;规下健康产业部分推算出来。
表2 健康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分类表
核算范围 |
核算方法 |
|
联网直报法人单位 |
规模以上健康制造业企业 |
收入法 |
限额以上健康批零业企业 |
||
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企业 |
||
非联网直报法人单位 |
规模以下健康制造业企业 |
相关指标推算 |
限额以下健康批零业企业 |
||
规模以下健康服务业企业 |
||
健康服务业事业单位 |
2.分行业进行核算。健康产业增加值分行业进行核算,其中法人单位按4位码行业小类核算。
3.具体计算方法
健康产业增加值收入法计算公式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规模以上健康产业制造业
分行业小类测算增加值构成项后进行加总。
劳动者报酬=总产出[1]×劳动者报酬系数
生产税净额=总产出×生产税净额系数
固定资产折旧=总产出×固定资产折旧系数
营业盈余=总产出×营业盈余系数
限额以上健康批发零售业
分行业小类测算增加值构成项后进行加总。
劳动者报酬=应付职工薪酬(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
生产税净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的税金+应交增值税-补贴收入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补贴收入
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
分行业小类测算增加值构成项后进行加总。
劳动者报酬=应付职工薪酬(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
生产税净额=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的税金+应交增值税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投资收益)
规模以下健康制造业
分行业小类推算增加值后进行加总,按三经普比例和每年规上工业、规下工业之比推算。
限额以下健康批零业
分行业小类推算增加值后进行加总,按相关比例推算。
规模以下健康服务业企业
分行业小类推算增加值后进行加总,按相关比例推算。
健康服务业事业单位
按照非营利性服务业相关指标推算。
二、株洲市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
株洲市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强大的工业基础、优良的卫生医疗条件和较大的财政投入,给株洲的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株洲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向好,总体情况如下:
(一)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健康服务业占比超过60%
1.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株洲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97.71亿元,总产出180.69亿元。其中,健康产品种植业、健康产品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0.16亿元、30.65亿元和66.90亿元。与2015年相比,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2.28亿元,同比增长14.4%,比同年GDP增速高6.5个百分点。纵观2014年至2016年,株洲健康产业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见图1,表2)。
图1 株洲2014到2016年健康产业增加值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健康产业增加值 |
69.02 |
85.43 |
97.71 |
表2:2014-2016年株洲市健康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明细表 |
|||||||||
计量单位:万元 |
|||||||||
|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
健康产业门类 |
总产出 |
增加值 |
总产出 |
增加值 |
总产出 |
增加值 |
|||
产业 |
类别 |
1806858.54 |
977112.55 |
1541227.36 |
854307.53 |
1266143.46 |
690280.34 |
||
健康产品种植业 |
中药材种植 |
2204.50 |
1576.48 |
2746.00 |
1963.95 |
2478.00 |
1772.00 |
||
健康制造: |
|
727346.57 |
306543.63 |
660428.97 |
277280.48 |
546480.80 |
229067.90 |
||
|
营养保健食品制造 |
96814.33 |
32093.95 |
94871.38 |
31449.86 |
77367.73 |
25647.40 |
||
|
医药制造业 |
608011.20 |
268497.75 |
543654.27 |
240077.73 |
448258.71 |
197951.05 |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
5596.44 |
1526.15 |
2247.44 |
612.88 |
1432.04 |
390.52 |
|||
体育用品制造 |
16924.60 |
4425.78 |
19655.87 |
5140.01 |
19422.32 |
5078.94 |
|||
健康服务: |
|
1077307.47 |
668992.44 |
878052.39 |
575063.10 |
717184.66 |
459440.44 |
||
|
医疗卫生服务 |
927753.21 |
603781.79 |
777906.04 |
506261.25 |
631235.45 |
410808.03 |
||
|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 |
27625.93 |
17357.38 |
24280.34 |
15237.78 |
18513.51 |
11639.00 |
||
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 |
76999.52 |
16169.90 |
70540.48 |
14813.50 |
64273.33 |
13497.40 |
|||
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 |
44928.80 |
31683.37 |
5325.54 |
38750.57 |
3162.37 |
23496.01 |
|||
2.占GDP比重逐年提升
2016年,株洲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2014年-2016年株洲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9%、3.7%、3.2%,呈连年上升态势(见图2)。
图2 2014-2016年株洲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
3.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2/3
2016健康服务业增加值为66.90亿元,占当年健康产业增加值68.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全市健康产业中,健康产品种植业、健康产品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比例由2015年的0.2:32.5:67.3演变为2016年的0.2:31.4:68.5,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健康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高于健康产品制造业比重37.1个百分点。
健康服务业中以医疗服务为主,2016年卫生医疗服务产生增加值60.38亿元,占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0.3%,占整个健康产业增加值的61.8%。医院几乎成为提供健康服务的唯一主角,健康管理咨询和保健服务占比较小,普遍存在重 “治病”,轻健康管理和保健的现象。
(二)规模以上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1.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较快
2016年,株洲市健康产业“四上”企业达到75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其中健康制造业增加4家,健康服务业增加6家。2016年,株洲健康产业“四上”企业产生增加值36.54亿元,占健康产业增加值37.4%,比上年增长8%,高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健康制造业以高附加值的医药制造业为主
2016年,规模以上健康制造业产生增加值30.26亿元,占规模以上健康产业增加值的82.8%。规模以上健康制造业主要以高附加值的医药制造业为主,占比达82.8%,比上年提高1.1百分点。涌现出了以“千金药业”和炎帝生物为首的生物医药制造龙头企业,主打女性健康的“千金药业”系,旗下有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规模以上的医药制造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了24亿元;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医药制造企业一共有11家,比上年增加1家。
3.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以医疗服务和健康用品流通为主
2016年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产生增加值6.2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医疗卫生服务增加值2.15亿元,占比34.2%;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主要为医疗用品和器材批发零售、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零售)增加值为2.42亿元,占比38.5%;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增加值1.62亿元,占比25.8%;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增加值0.09亿元,仅占1.4%;
2016年规模以上医疗企业(民营医院)产生增加值2.15亿元,仅占整个医疗服务行业增加值的3.6%;公立医疗服务产生增加值58.23亿元,占医疗卫生行业增加值的96.4%,社会资本在健康医疗产业中的比例偏小。
(三)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健康产业加速融合
伴随着科技革新浪潮和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健康产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株洲市“互联网+”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医疗发展。
医疗服务平台正在加快建设和使用。株洲三甲医院已经建立了网上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和微信预约挂号平台、运用APP推送体检信息。市二医院运用互联网+医疗模式,上线了微信、支付宝一体式的移动互联网医院患者服务平台,患者制药通过APP,就能获取从门诊到住院的全流程医疗服务,可以导诊、预约挂号、查询清单、网络缴费、查询报告。
今年7月首届神农医药卫生产业发展论坛上,全国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微医”签约株洲,株洲市将引进“微医”的互联网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学中心、互联网中医、健康扶贫等项目。
医疗资源和数据共享平台正在建成。在株洲市相关部门规划中,将依托株洲公共服务大数据中心,建立全市医疗大数据库,推进医疗资源、医疗数据联网共享。各级医疗资源整合正在加快。株洲正在构建连接市级医院、区(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连锁药店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株洲市中心医院与民营的株洲新兴医院签订医疗联盟,成为医疗联合体,让更多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今年,株洲业已启动基层远程诊室建设项目,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
株洲在互联网电商营销方面的实力也越来越强。2016年9月,千金药业的“妇科千金片”获得了妇科用药类“最具互联网影响力药品品牌。”微信营销的助力,千金药业的卫生用品“千金净雅”销量暴增。据“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资料,2016年卫生用品营业收入增长69%。
(四)公共健康投入增长较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较好
1.财政投入的增长促进了医疗卫生快速发展
株洲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连年增加,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也逐年增加。2016年,株洲全市财政在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领域支出达30.63亿元,比上年增加3.42亿元,增长12.6%,比上年增速高10个百分点,比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2.6个百分点,比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高5.3个百分点。全市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领域支出占本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
据相关部门数据,株洲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85个,其中医院有79家,实有床位数24941张,执业(助理)医师9969人,注册护士10920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6.2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48人、注册护士2.7人,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3.医疗改革成效明显,惠及人民生活
株洲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勇当先锋,真正让制度惠及百姓生活。作为全国首批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株洲先后起草出台了相关医疗、医药体制机制改革方案,逐步建立了“市级医疗服务中心—区(县)级医疗服务中心—街道中心/社区诊室/乡镇卫生院”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基层卫生服务全覆盖。在医药环节,实行“两票制”,告别“以药养医”,让人民群众使用安全、幼小、价格合理的药品。
(五)健康产业政策相继出台,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加快
1.产业发展政策相继出台
响应“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株洲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10多个重要文件,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今年6月4日的全市卫生和健康大会,下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株洲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株洲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株洲市加快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等6个文件,今年3月株洲市就体育产业发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早在2016年5月,株洲市就养老服务专门发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株洲市在医疗卫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发展、全民健身和发展体育事业等方面相继出台的文件,基本覆盖了健康产业各领域,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健康产业的发展。
2.招商引资加快
在招商引资方面,2017年,株洲先后引进和签约了株洲恒大健康养生谷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恒大新马EBD大健康产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引进中生健康建设“生命科学”健康小镇,全国首届神农医药文化产业论坛签约11个招商引资特色医药项目。
3.健康产业项目落地加速
在项目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产业支撑的作用,和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和区域特色结合。湖南枫溪谷生命科学管理有限公司在醴陵投资了“以健康养生为产业支撑的丹枫小镇”,结合特色小镇一起建设;株洲医学健康城依托荷塘金山新城,加快发展;而茶陵“茶香花海”生态健康产业园,凭借本地区云阳山的优美环境和茶油、茶叶、茶花特色产业,将旅游、养生、保健、疗养一体化融合发展。
三、株洲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过小,发展潜力亟待挖掘
2016年,株洲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湖南省的比重为4.5%,株洲低于全省水平0.6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占当年国民经济总量的4%—5%,株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内容,到2020年,全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健康产业从现在到2030年,都将处于黄金发展期。从国际上健康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美国健康产业2009年-2011年占GDP比重平均17.7%,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比例也超过了10%。可以预见,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株洲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优良的医疗医药产业,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养生观念滞后,阻碍健康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不少人的意识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中,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如认为“健康”是相对于“患病”而言,局限在医疗服务,对健康管理服务的了解尚不充分,意识观点相对滞后。株洲健康服务业四上企业中,健康管理保健类的企业只有1家。人民对治病很重视,而忽略“治未病”,既没有从整体上分析健康管理可以降低医疗成本的客观本质,也没有形成健康管理可以提升生命质量的整体认识,反而将健康管理服务“奢侈品”化、边缘化。再如在健康管理本身方面,还有不少人认为健康管理是专为经济富裕者提供了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项目,对于经济条件一般者是一种负担。其实,根据美国研究健康管理20多年的经验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率降到原来的10% ;10%的企业和个人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实际上健康管理对于整个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必要的,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准确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主动参与健康管理,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健康状态,促进群体健康水平提高;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还节约了医疗费用,提高了生命质量。
(三)涉及领域广泛,亟需法规标准
从产业分类的角度来看,健康产业涵盖了中草药种植、健康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三大行业,涉及医药产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由于健康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尚未纳入国家统计目录,行业数据至今仍然是空白。从健康产业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上看,健康产业是与医药卫生相关度较高的行业,但是与生老病死这种状态相比,预防与“治未病”似乎显得并不重要紧急,所以并没有成为医疗卫生行业的重点,再加上健康产业涉及生产服务等环节及行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健康产业企业目前很难纳入医疗卫生系统一并管理,而其专业性也很难被经济贸易或科技创新等某一主管部门纳入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迅速,很多健康用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健康服务业更加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服务水平的优劣难以评判,经常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纠纷事件的发生。目前健康产业迫切需要制定规定的标准,建立健全健康产品在功能评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加强对健康产品功效成分检测和评价技术的研究,健全完善国家健康产品安全标准和标准体系,统一、规范健康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完善健康产品安全检测和监控系统体系,在加强部门协调的基础上,依法监管,保证健康产品的安全
六、株洲健康产业发展对策
(一)制定产业规划,助推产业发展
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确定,对于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政策扶持体系的制定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健康产业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市场成熟度不高,目前株洲虽然出台了多项发展和规范健康产业相关的文件,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但是,在整个产业层面,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因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或建议方案,发展舆论引导、政策引导、资金引导、政策机制法律法规的配套,政府通过“放管服”提供更好的发展硬件软件、市场和企业发挥主角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形成三股合力,共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要以“医疗服务”为主体,大力发展医疗及相关第三方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努力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尽快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要以“康复护理及疗养休养业”为支撑,加快发展康复和护理服务,依托株洲环境优美宜居、较先进的医疗服务体系、发达的交通体系,支持发展疗养休养产业;要加快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广养生保健理念;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支持定期体检有效监测,发展健康咨询,加快发展体育健身相关产业,推广全民健身;要发挥株洲医药、器械龙头企业优势,积极创新、加快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建立法规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建立行业法律法规。株洲是湖南省内7个拥有立法权的地级市,要充分发挥立法的优势,针对本地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法律。针对健康产业涉及领域广,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建立相关部门联动协作共同管理服务和执法,明确健康产业各参与方政府、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在健康产业培育发展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权、责、利,“放管服”结合,促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建立行业标准。我国健康产业缺乏公认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行业规章制度,各个企业对于健康产业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内涵理解不一样。政府要加快引导建立健康产业发展标准,规范市场秩序。要发挥行业协会、企业的自律作用,加强监管和服务,促使健康产业供应市场充分竞争,促进健康产业内部的优胜劣汰最终逐步规范市场行为,通过政府部门积极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逐步形成行业标准。
探索统计监测体系。目前我国健康产业还没有纳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目录,所以各项方案数据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这给健康产业的明确、统计、监测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康产业统计监测体系,根据健康产业的内涵外延,明确行业范围,开展企业统计摸底工作,建立健康产业企业信息库、重点企业库,选取关键的财务指标,进行健康产业的初步测算,反映健康产业发展的规模、趋势,为政府制定健康产业的规划、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把握发展趋势,促进产业融合
在新时代下,随着健康中国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健康产业必将进一步快速增长。未来,健康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健康产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医疗机器人、移动医疗等会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核心将从治疗型转向预防保健型领域。
建立预防保健理念。政府要在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要大力宣传“重预防、重保健”的理念,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促使整个医疗产业核心慢慢由治疗型转向预防型,加强健康体检、监测,发展健康咨询,发展体育健身,积极培育相关的专业人才,建立健全相关的行业标准。
加快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促进互联网+医疗,要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诊断和治疗水准;整合各级医疗资源,建立医联体,实现数据共享,发展移动医疗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发展个性化和智能化医疗,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要。推进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融合,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开展高端生物医药产品的协同研发、生产,促进质量控制和运营系统全面互联。
因地制宜,产业互补。株洲健康产业体系比较完备,覆盖了中草药种植、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要充分打通三大产业之间的连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因地制宜,发挥株洲县、攸县、炎陵、茶陵等地环境好、中草药种植经验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健康种植业和健康养生和旅游业;城市五区要充分发挥医药制造和医疗服务的优势,市区和县城产业对接,全市各地优势互补,实现产业融合有序发展。
(四)加大产业投入,培育龙头企业
加大投入补短板。株洲2016用于卫生的财政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和设备条件,进一步扩大健康服务供给,缩小居民享受健康服务的差距,尽快实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设立健康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为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和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大型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引进资本促发展。从全国来看,社会资本在健康医疗产业发展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为了让健康产业更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迫切期待的高品质、多样化的健康服务供给,要充分引进社会资本。要充分发挥经贸会、神农医药文化发展论坛等各种形式,将株洲推介出去,将项目资金吸引进来,多方引进健康产业项目,以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建设健康株洲。
壮大产业育龙头。要依托千金药业集团、炎帝生物、中威制药、株洲康圣堂药业、南华生物医药等骨干企业,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快中药新产品研发进程,提升化学制药水平,扩大生物制药产业规模,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加速互联网在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的应用,壮大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集群。